![]()
古语云:“春有悲,秋有悲”。秋季容易出现情绪波动,甚至出现心理问题。对此,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员岳伟华表示,秋季天气转凉,阳光变化引起的情绪波动通常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秋季的情绪困扰可以通过保持规律的作息、增加户外活动来有效缓解。如果情绪波动持续且严重,应尽快就医。那么,秋季哪些人群需要更加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呢?岳伟华指出,当你出现抑郁、无聊、焦虑等情绪波动时,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自己是否需要专业帮助。一是持续时间。如过度忧虑、烦闷、心慌等。二是严重程度。如果情绪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学习、工作或者社交,都应该引起重视,必要时需要专业干预。 “如果符合上述标准和程度,建议尽快就医。”岳卫华表示,对于少数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,秋季回国需谨慎。预防复发的方法包括:坚持定期用药和定期随访。患者或其家属要多观察患者的睡眠、情绪和行为,及时与医生沟通。为了保持对心理问题的科学认识,岳卫华强调,对待心理问题要树立两种积极态度:一是常态化,二是不标签化。 “正常化”意味着我们的心理异常和缺陷需要像身体疾病一样对待。如果是时候寻求专业人士帮助,我们应该公开这样做。主动寻求帮助是勇气和信心的表现。我们还必须为他人提供宽容和理解的环境。 “不贴标签”就是不要因为短期的情绪波动而心烦意乱,随意给自己贴标签。最终诊断或确定是否需要专业干预,必须由精神科医生通过面谈和系统审查来确定。 “总之,我们要对心理问题保持科学的认识,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季节变化带来的心理挑战。”岳卫华说道。当愤怒消退时,可以尝试“情绪暂停法”。在生活中,大多数人都会有情绪接近崩溃或感到不知所措的时刻。这个时候,有没有一种可以立即使用、见效快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呢?岳卫华介绍,当你突然感到焦虑或生气时,可以尝试“情绪暂停法””:停一次,呼吸两次,观察三次,继续。第一停:立即停止正在做的事情;第二次呼吸:缓慢地、深呼吸;第三次观察:快速观察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状态,你可能会发现“你现在心跳得很快,气得浑身发抖。”这时候,你要先等自己平静下来;第四次继续:冷静一会儿,再继续处理手头的事情。岳卫华说,这 方法就像心理刹车,可以有效防止言行在情绪冲动下失控,适得其反。如果你和某人发生争执,并且声音越来越大,快要失去控制时,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使用“战术停顿”。暂时打断谈话,等冷静下来再回来,可以给理性对话留下空间。你必须学会适应和接受一些事情 超出了你的控制。如果你感到沮丧并且对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怎么办?岳卫华指出,可以用“5分钟启动法”做一些不相关的事情,比如站起来走5分钟,或者花5分钟清理桌面。这些小举动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情感困难。另外,还有一个快速绝招——蝴蝶拍。双手交叉并放在胸前。就像蝴蝶扇动翅膀一样,左右交替扇动自己。你也可以闭上眼睛,想一些让你快乐的事情。经过几分钟的敲击,我们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,让我们重新恢复积极的心态和情绪。这些方法操作非常简单,可以有效治疗常见的情绪问题。岳伟华还提醒,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要太过激进,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,学会适应和接受你无法控制的事情。正确使用“休息”而不是“平躺”,不失为一种处理矛盾、缓解紧张问题的方法。如需心理帮助,也可拨打“12356”咨询。记者||编辑董超||严洪波校对||郑春华审稿||楚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