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
连日来气温骤降,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频发。西安市中医脑病医院脑病三科主任王灵丽表示,相比夏、秋、冬季,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,而寒冷应激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驱动因素。 “悬崖降温”对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,可谓“雪上加霜”。一、为什么寒冷天气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1、血压波动大。随着气温下降,体内激素水平和内外温度发生剧烈变化,很容易引起血压波动,尤其是老年人。 2、温度低。在寒冷的刺激下,血液血管停止,从而血压升高,增加心脏负荷,影响心脑血管侧支循环,极易加重急性心肌梗塞和缺血性中风的发生。 3、减少户外活动。天气寒冷导致户外活动减少。同时,为了保持凉爽,人们常常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,以保证足够的热量。它会减少运动、增加血脂并改变血压。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。 4、容易感染的老年人,免疫力较弱,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弱。气温突变会引发一系列呼吸道疾病:如上呼吸道感染、支气管炎、肺炎、哮喘等,而这些往往是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起始因素。 2. 大约拒绝以下症状: 1.胸闷、胸痛。如果突然出现胸闷、胸痛(多位于心前区、左肩背、剑突下,有的表现为牙痛、咽梗、腹痛),持续20分钟以上且不能缓解,并伴有大汗淋漓、面色苍白、恶心、呕吐、有厄运感等症状,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。 2.呼吸困难。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会导致呼吸困难、气短、喘息等,尤其是半夜醒来无法躺下,可能是急性心力衰竭发作。 3、心悸,当感觉心跳不规则,如过快、过慢、或有停止的感觉时,就是心律失常的症状,有的患者可伴有胸闷、乏力等不足。如果症状明显或发作经常出现,需要及时就医。 4、头晕、晕厥。当出现黑蒙和意识模糊时,就意味着大脑的供血和供氧出现了问题。即使是短暂的发作,您仍然需要警惕中风或心源性晕厥。 5、行走异常。如果突然发现步态发生变化,并伴有脚部麻木,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征兆。如果出现上述情况,应引起重视并及时去医院就诊。三、如何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、定期检查自己的健康状况,养成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的习惯,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期服用相关药物和数量。 2、注意保暖。每天注意保暖,特别是头部、颈部和上半身,防止或减少寒冷对身体的刺激,特别是特别适合有各种高危因素的人群(如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)。 3.适当的练习。建议去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太阳,保持适度运动。对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来说,应多选择全身放松的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、广场舞等,避免出汗过多,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。 4、不同人群合理饮食 饮食需求不同:低盐饮食有利于控制血压;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总量;高脂血症需要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。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、粗粮等食物,多吃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的健康食品,并保证每天喝足够的水。 5、整理思绪,避免情绪困扰。秋冬季节,人们更容易有焦虑、抑郁等情绪,会导致心慌、多梦、失眠。而且,严重的情绪变化可以在短时间内显着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,从而影响心脑血管疾病。因此,成年人和老年人应该学会自我调节思想,保持心情舒畅,尽量避免情绪波动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